道路沥青工厂
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是采用较多的粗碎石形成骨架,沥青砂胶填充骨架中的孔隙并使骨架胶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形式。具体组成为:粗集料含量69%~78%,矿粉6%~10%,油石比5%左右。经几条高等公路的实践证明,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既能提供较深的表面构造,又具有传统Ⅰ型沥青混凝土那样的较小空隙及较小透水性,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抗形变能力(动稳定度较高)。换言之,“多碎石沥青混凝土既具有传统Ⅰ型沥青混凝土的优点,又具有Ⅱ型沥青混凝土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两种传统沥青混凝土结构形式的不足。”
沥青压实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道施工工序,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尤其是压实度。实践证明,沥青混凝土压实度每提高1%,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可提高10%~15%。由此可见,提高压实度对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材料因素、环境因素、施工控制因素,还有本篇要重点阐述的机器因素即如何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控制好压路机。
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对石油沥青可以按以下体系加以分类:按生产方法分为:直馏沥青、溶剂脱油沥青、氧化沥青、调合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按外观形态分为:液体沥青、固体沥青、稀释液、乳化液、改性体等;按用途分为:道路沥青、建筑沥青、防水防潮沥青、以用途或功能命名的各种专用沥青等。
SMA混合料中,木质素纤维、沥青结合料和矿粉形成沥青玛蹄脂胶浆,填充在粗集料骨架间隙。木质素纤维在SMA混合料中具有以下作用: (1)吸附及吸收沥青作用:木质素纤维能够充分吸附(表面)及吸收(内部)沥青,从而使SMA混合料沥青用量增加,沥青膜变厚,提高混合料的耐久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2)分散作用:假如没有纤维,使用大量的沥青和矿粉很可能成为胶团,不能均匀的分散在集料之间,在路面上将出现油斑,纤维可以使胶团适当分散。 (3)稳定作用:纤维使沥青膜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沥青受热膨胀时,纤维内部的空隙还将成为一个缓冲的余地,不致成为自由沥青而泛油,对高温稳定性很有好处。
道路沥青工厂
是在一定范围的高温下向减压渣油或脱油沥青吹入空气,使其组成和性能发生变化,所得的产品称为氧化沥青。减压渣油在高温和吹空气的作用下会产生汽化蒸发,同时会发生脱氢、氧化、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这是一个多组分相互影响的十分复杂的综合反应过程,而不仅仅是发生氧化反应,但习惯上称为氧化法和氧化沥青,也有称为空气吹制法和空气吹制沥青。
60年代的德国交通十分发达,根据本国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20℃左右,冬季不太冷),习惯修筑“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种结构中沥青含量12%左右,矿粉含量高。使用中发现路面的车辙十分严重,另外当时汽车为了防滑的需要,经常使用带钉的轮胎(包括欧洲一些亦如此),其结果是路面磨耗十分严重(1年可减薄100px左右)。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车辙,减少路面的磨耗,公路工作者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增大粗集料的比例,添加纤维稳定剂,形成了SMA结构的初形。1984年德国交通部门正式制定了一个SMA路面的设计及施工规范,SMA路面结构形式基本得以完善。这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先后在德国、欧洲一些逐渐被推广、运用。90年代初,美国公路界认为其公路路面质量不如欧洲的路面质量好。经考察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①在改性沥青的运用上;②在路面的结构形式上(即SMA)。1991、1992年开始加以研究、推广SMA这种结构形式,典型的是:1995年亚特兰大市为举办奥运会对公路网进行改建和新建,全部采用了SMA这种结构形式做路面。
沥青材料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地沥青又分为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是石油渗出地表经长期暴露和蒸发后的残留物;石油沥青是将精制加工石油所残余的渣油,经适当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产品。焦油沥青是煤、木材等有机物干馏加工所得的焦油经再加工后的产品。工程中采用的沥青绝大多数是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与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通常沥青闪点在240℃~330℃之间,燃点比闪点约高3℃~6℃度,因此施工温度应控制在闪点以下。
橡胶沥青是先将废旧轮胎原质加工成为橡胶粉粒,再按一定的粗细级配比例进行组合,同时添加多种高聚合物改性剂,并在充分拌合的高温条件下(180℃以上),与基质沥青充分熔胀反应后形成的改性沥青胶结材料。橡胶沥青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柔韧性、抗老化性、抗疲劳性、抗水损坏性等性能,是较为理想的环保型路面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道路结构中的应力吸收层和表面层中。
橡胶沥青经过50年的应用,形成了两个成熟的级配混合料产品系列。与常规沥青混合料相比,橡胶沥青混合料拥有较高的沥青用量(7.5%左右)。
道路沥青工厂